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当代医药》 > 2013年第13期
编号:13164732
高龄腰椎管狭窄症33例的手术治疗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3年5月5日 《中国当代医药》 2013年第13期
     [摘要] 目的 总结高龄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、治疗、术前评估及预后分析。 方法 33例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,经确诊及术前全身合并症治疗后,给予腰椎后路椎板减压、髓核摘除、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。 结果 术后症状缓解,并发症经积极治疗,均缓解。 结论 高龄腰椎管狭窄患者,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,积极治疗并存疾病,采用适当的手术方法,是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的。

    [关键词] 老年人;腰椎管狭窄症;手术治疗;并发症

    [中图分类号] R681.5 [文献标识码] B [文章编号] 1674-4721(2013)05(a)-0188-02

    腰椎管狭窄是老年人的常见病,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关节突内聚,黄韧带肥厚,椎间盘突出,椎体增生等一系列病理改变致腰椎中央管或侧隐窝平面管容积异常,内径狭窄,引起神经根、马尾及血管受压的临床症状[1-2]。其表现为间歇性跛行,主观症状多,物理体征少。如果保守治疗无效,或有马尾神经损害表现,应及时手术治疗。

    1 资料与方法

    1.1 一般资料

    选取本科2008年6月~2012年6月33例高龄(年龄大于70岁,含70岁)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,其中,男性19例,年龄70~84岁,平均76.3岁。其中单节段椎管狭窄5例,两节段16例,多节段12例。椎管狭窄症合并脊柱侧弯5例,合并腰椎退变滑脱6例,合并腰椎弓根峡部裂4例。

    3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一侧或双下肢腰腿疼痛、麻木、间歇性跛行,严重影响正常生活。体检:20例患者腰椎前屈或后伸受限;12例患者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实验阳性;10例患侧背伸肌力下降;2例股四头肌肌力下降;9例患侧跟腱反射减退。33例患者中,10例无合并明显器质性疾病;合并一种慢性疾病有13例;有两种以上全身性疾病10例;其中合并高血压9例,合并冠心病5例,糖尿病7例,肺部疾病 4例。

    1.2 治疗方法

    患者入院后常规进行血、尿、粪常规,生化全套,凝血全套,血BNP,肌钙蛋白,胸部正侧位片,心电图,心脏彩超及肺功能检查。排查是否合并心脏病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肺部疾病,术前评估心功能。高凝患者进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。术前1周停止吸烟,术前12 h停用肝素抗凝。术晨口服降压药[3]。

    气静复合麻醉下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、髓核摘除、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。取俯卧位,以病椎为中心,腰椎后正中切口,剥离双侧骶棘肌,暴露病椎椎板椎间关节,病椎上下节段双侧置椎弓根钉,病椎全椎板咬除,并咬除部分椎间关节、松解病椎相应神经根,扩大神经根管[4]。探查椎间盘,若明显椎间盘突出,后纵韧带薄弱或破裂,则行髓核摘除,椎体间植入椎间融合器,或游离自体骨植骨。安装内固定系统,切口置负压引流,逐层闭合切口。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24~48 h,24 h常规心电监护,测末梢血氧饱和度,持续给氧。卧床休息,轴向翻身,鼓励下肢主动及被动锻炼,地塞米松10 mg/d静脉滴注,3 d后逐渐减量;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,预防深静脉栓塞。负压引流2~5 d。待创口干燥,引流量小于30 mL时拔除。卧床休息1周,1周后腰围保护下下床活动。1个月内卧床休息为主。

    糖尿病患者改胰岛素注射降糖,依三餐前测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;控制高血压,并注意活血,改善冠脉血供。雾化吸入,促进排痰,定期翻身拍背。

    2 结果

    随访3个月~2年,伤口不愈4例,脑脊液漏1例,认知功能障碍4例,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2例,心血管意外2例,无死亡病例。术后并发症经对症治疗,均得到有效缓解。3 讨论

    腰椎管狭窄症是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。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因有手术顾虑,以往多采用保守治疗,但疗效欠佳。需卧床休息方能改善症状[5]。而老年人长期卧床,可能导致一系列致死性的并发症,如肺炎、压疮、深静脉血栓、肺梗塞等。所以如术前检查无明显手术绝对禁忌证,可考虑积极手术治疗。

    高龄患者腰椎管狭窄症,多数是多种因素导致,如腰椎间盘突出症,黄韧带肥厚,椎间小关节内聚,后纵韧带骨化或腰椎滑脱症。所以要根据脊柱CR、CT、及MRI等检查判断原因,做相应的手术处理。术中应充分椎板减压,并松解相应节段的神经根。如果椎间盘突出不明显,可不摘除,如此可增加脊柱的稳定性[6-7]。腰椎滑脱者,不强求解剖复位,更应重视固定及融合。肥胖的老年人,若腰椎皮下脂肪过多,可在切口安装两条负压引流,一条放置切口深部,另外一条放置于皮下。2 d后先拔除皮下引流管,深部引流管放置5~7 d,这样可增加切口愈合率。如果已经出现皮下脂肪液化,切口不愈合,笔者经验是尽快再次清创,拆除皮下甚至腰背筋膜缝线,切除失活软组织,做出新创面,切口全层褥式缝合,并置负压引流管一条,另置孔引出,5~7 d拔除引流管,2周拆除缝线。经清创,4例切口不愈合者均良好愈合。腰椎管狭窄症术后,脑脊液漏率,笔者经验,只要缝合切口时,紧密缝合腰背筋膜层,及皮下组织层,消灭死腔,观察引流管引流液情况,待引流液澄清后即可拔除引流管,引流口缝合1~2针。如此处理后,切口均甲级愈合。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也是老年人常见术后并发症,其原因不明。有人认为与心理因素,心血管疾病,血糖异常,血容量不足,及麻醉药物有关[8]。表现为记忆认识功能损害,思维紊乱,严重者有幻觉、谵妄、烦躁等,术后要加强生命征监测,支持治疗,保证安静的环境,严重者可予冬眠治疗,2例患者3 d好转,2例1周后好转[9-10]。

    我国已步入老年化社会,老年性疾病如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会日益增多。高龄腰椎管狭窄患者,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,积极治疗并存疾病,采用适当的手术方法,是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的。

    [参考文献]

    [1] 曾岩,陈仲强,郭昭庆,等. 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治疗[J].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,2005,15(8):479-482.

    [2] 胥少汀,葛宝丰,徐印坎. 实用骨科学[M]. 3版. 北京:人民军医出版社,2008:1713-1715.

    [3] 朱庆志. 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37例疗效观察[J].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,2011,9(5):22-24.

    [4] 胡祥怀,高宏斌,徐宏光.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[J]. 医药论坛杂志,2011,13(23):46-48.

    [5] 王建波,李泳.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[J]. 中外医疗,2010,5(14):26.

    [6] 马明辉,杨延全,丁宇. 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[J]. 海军总医院学报,2010,23(3):160-162.

    [7] Sengupta DK,Mulholland RC. Fulcrum assisted soft stabilization system: a new concept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ofdegenerative low back pain[J]. Spine,2005,30(9):1019-1029.

    [8] 刘海帆,刘小卫. 小针刀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[J]. 中国医药导报,2010,7(6):53.

    [9] 唐运章,丁义良,刘梅,等. 单节段腰椎后部结构逐级切除对脊柱三维运动稳定性的影响[J].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,2005,22(7):845-846.

    [10] 赵延胜.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进展[J].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,2009,13(1):70-74.

    (收稿日期:2013-03-08 本文编辑:郭静娟), 百拇医药(张昌茂等)